top of page

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:絕望的青春人生

美國跨媒體作家John Green,近年成功打入青少年小說的市場,成了網絡及小說界紅人,在日益困難的出版界中找到成功的位置。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(The Fault in Our Stars)是第一部改編他小說的電影,說的是絕症愛情。

文/皮亞

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是John Green在 2012年初發表的第六部長篇小說,在當時《紐約時報》的小說榜排第一,很快就被電影公司看中,打鐵趁熱,電影在2013年開拍,在2014年上映。他的際遇,羨煞不少編劇及小說家,多少人每天每年努力筆耕,都只希望覓得知音人,假如知音人包括荷李活的製片,就更加是對兩袖清風的寫作人最好的回報。不是每個製片人時刻都會跑到書店讀小說,順便揀摔,能夠被改編拍成電影的,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小說,不過,被製片看中,肯定與銷量好,讀者多,有話題有關。

John Green不只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才暢銷,他能夠成為受歡迎作家,讀者全都是累積回來的。他在2006年推出第一部小說《Looking for Alaska》,贏了美國圖書學會文學獎,獎項頒給每年最佳青少年圖書,這亦奠定了他日後專攻青少年小說的方向。

青少年小說是個龐大的市場,大到可以擁有一個遠大目標,成為《哈利波特》的繼承者。不少作家都寄望像羅琳一樣,由湊仔寫書打發時間的師奶,變成過去十年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家。但羅琳的人氣,亦隨著《哈利波特》終結而退減,或許她的小說仍然好賣,但市場總是愛新鮮,John Green能夠取而代之嗎?他一來不是寫奇幻題材,不搞魔法,與羅琳有所不同,另外他擅寫青少年成長與愛情,這個範圍本來就有不少暢銷作家,例如Jodi Picoult就專寫少女心事,刻劃姊妹深情,極受女讀者愛戴。不過,John Green也是個與時並進的人,不把自己局限於書本,而是把自己定位做跨媒體作者,既是小說作家,又是YouTube的影片博客,經常製作青少年教育影片,點擊率極高,又日日在不同社交網站更新狀況,比一般私生活神秘的作家更樂意接觸群眾。

話說回來,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之所以立即被製片看中,而不是之前其他五部小說,原因很可能與「絕症」有關。故事中,十六歲女孩患上末期甲狀線癌症,影響肺功能,要靠呼吸器渡日,她不情願下,應父母要求參加教會舉辦的病人分享會,結識了一班病人朋友。其中一位因癌症而截肢的男孩,便對女孩特別感興趣。

絕症、殘障的故事,向來容易賺人熱淚。法國片就拍上癮,由真人真事小說改編的《潛水鐘與蝴蝶》,到《閃亮人生》,都是要坐著輪椅躺在牀上才發現真正的愛情與友情。香港片由60年代林黛演的《不了情》到80年代袁詠儀演的《新不了情》,又是絕症下見真情的經典。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更進一步,不只一個人有絕症,而是兩個人,而且絕症男女還幹了一件不該幹的事,就是墮入愛河。

不是患上絕症就不能談戀愛,但這段關係就注定先天有缺憾,看的只是誰先走一步而已。兩個自知命不久矣的年輕人走在一起,他們會做什麼呢?他們又怎樣面對生命呢?是故事吸引與否的關鍵。男女二人,按不住青春慾火,懶理你的肺部快要衰竭他的病毒快要運行全身,一頭栽進火熱的愛情生活。

年紀輕輕患了絕症,固然令人感到可惜,青春應該是充滿陽光與朝氣,現在卻被病魔苦纏,被傷痛折騰,不過,世界上不幸的人和事情,又實在多不勝數,飛來橫禍,天降災難,客機墬毀,每天新聞都有發生。生命本來就是有限,不是無限,問題是時間長短而已。所以,若然把生命的問題放輕,把生活的感覺放大,縱使生命短促,但有些事情能令生活沒有白過,也就一定比起漫長孤獨又四處樹敵的人生更有意義了。看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的小說或電影,也可以從這個角度視之。

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寫絕症男女,談到生死病患,對於青少年讀者或觀眾的生活來說,是會有一點距離的。同樣地,戲中男女角色的心態行為,也沒有因為個人經歷比同輩艱苦,而相較表現成熟,相反,他們表現仍然好像未夠秤,充滿任性的反叛。

特別是戲中女主角,就經常只依個人想法而行事,當然,她有病,自然「有權」做一些完全只是為滿足自己的事。由於她很喜一本叫An Imperial Affliction的小說,故事也是關於一位癌病女孩,經歷跟女主角相似,所以她希望達成一個「奇怪」的願望,就是堅持要帶病從美國飛到荷蘭阿姆斯特丹,找素未謀面的作者,當面問他虛構出來的女孩角色,在小說完結之後的命運會如何。對了,是小說完結之後的命運,她混淆了虛構的故事與現實生活。

縱使John Green說他是在兒童醫院做輔導時的經驗,啟發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的故事,但情節構想其實是很作者個人的,絕症女孩在臨終前堅持不理父母勸告,要見喜歡的小說作者一面,是很多小說作者都在幻想的事情吧。戲中的男女主角都喜歡看小說,看很多小說,而且看的都是實體書,也明顯是作者投射的情感。一本虛構小說,和一個神秘作者,牽繫著一對絕症男女生命最後的階段,甚至影響力比家人、朋友還要大,也許亦是這本書的靈魂。所謂生命中的「美好缺憾」,除了是一段短暫、無法開花結果的感情之外,就是情節之中,作者少了兩位忠實讀者了。

©版權所有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