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斯卡最佳電影解讀和預測
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九部入圍片,大家即管像我一樣,把全部都看完,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隨便挑九部戲看準會有失望,但這九部不會,而且還會對生活、生存和生命有啟發。 文/皮亞 獎項只有一個,並不代表其他沒有得獎的就是輸家,更何況,不是每個頒獎禮的結果,都能符合每個人的期望,把入圍名單看成是選看電影的指南,會更有意思。有一大夥人替你在全年之中挑出九部戲,中伏成份不會太高。 這九部戲中,比較之下,較為邊緣的,是《盜海狙擊》。Paul Greengrass的風格早在《叛諜狙擊》已經展示出來,他以手搖鏡作多角度拍攝,再加急速剪接,構成強烈視覺張力,很快便成了那個時期拍攝動作片的一種典範。香港電影《風暴》的拍攝方法也明顯參考自Paul Greengrass的電影。從《叛諜狙擊》到《聯合93》,再到《叛逆諜戰》,一路走來,技巧愈來愈駕輕就熟。《盜海狙擊》得到「另眼相看」,也許是來自「很美國」的因素:美國船長Captain Phillips處變不驚,堅持到底,成了男人的模範。還有,美國海軍準確、勇武、強悍,也使國人興奮。但《盜海狙擊》不比之前的更好,看到的只是延續了風格,


《被奪走12年》:我做了酷刑的旁觀者
最近一連上映幾部跟黑人種族和人權問題有關的電影,先有《白宮管家》,再有《曼德拉自由之路》,壓軸是《被奪走的12年》。這並不是偶然,或許正是一個啟示,要我們透過電影,了解一下開始被視為次等居民的處境和心情。 文/皮亞 《白宮管家》有一段情節,連男主角的兒子也不明白,為什麼父親無法跟白人同工同酬,但仍然選擇繼續低聲下氣,在美國總統府工作,而且一做便數十年呢?除了要維持現實的生計,無法不做下去之外,這位黑人管家,其實對民選的政客未完全失去信心。他在白宮服待過的總統,大多提倡平等人權,問題只是社會風氣仍未完全改變,黑人管家等了數十年,結果在他退休之後,終於等到──美國出現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。 曼德拉的史詩式人生故事,假如用布萊希特的方法來搬演,借古喻今的意圖肯定會明顯,現在《曼德拉自由之路》也像是替所有受迫害的小數族裔,立了一塊不朽的石碑,碑上刻了「自由在望」幾個字。 美國導演Steve McQueen拍完首部長片《飢餓》(Hunger)之後,開始接觸各方投資者,希望開拍一部黑奴題材電影,後來第二部電影《色辱》(Shame)贏了口碑,他遇上了畢彼特,得到


《續命梟雄》示範演技的霸氣
霸氣,並不完全等同於權力與地位。皇帝、英雄自然理所當然有氣勢排場勁,但當小人物、嘍囉甚至道友也能震懾全場,才是真正的霸氣。獨立之作《續命梟雄》(Dallas Buyers Club)就流露出懾人的霸氣,馬修麥康納希(Matthew McConaughey)的方法演技勁過一個打十個的葉問。 文/皮亞 由今天開始,有一位演員,值得你每次都「期待」他的演出!或者你老早已經喜歡他,知道他早在《禮儀師真假殺人事件》(Bernie)的綠葉角色已經很出位,也許你是一個戲迷,已經知道他在《爛泥》(Mud)及《光豬舞壯士》(Magic Mike)的演出,奪胎換骨,異常「吸睛」(娱樂版用字)。好了,來到《續命梟雄》,簡直就是完成了整個進化過程。他是馬修麥康納希,出道扮靚仔做小生,現在人到中年,做不成長青靚佬李察基爾,於是把心一橫,由小人物角色重新做起,目標是「就算做小人物都要搶戲過主角」。結果,他成功了。近年他每次遇到男配角的機會,都能夠發光發亮。時常聽到人家會說,做綠葉演員,要知所進退,不能「太搶」,但在馬修麥康納希的字典中,演技沒有太搶,只有不夠搶。 荷李活近期


所有入圍片都會害怕《騙海豪情》
今屆奧斯卡足有九部戲獲提名「最佳電影」,看起來有點濫,其實近年都好濫,閒閒地八、九,甚至十部電影一齊鬥。數目多少意義不大,最緊要是否實至名歸。最近看了《騙海豪情》(American Hustle),我懷疑,所有入圍片都會害怕遇上這種對手。 文/皮亞 九部戲候選奧斯卡最佳電影,到目前為止我看了過半數,除了覺得《盜海狙擊》略為比下去之外,其餘都很精彩,今年競爭激烈,要選擇一部最佳,是非常困難的事,肯定要靠點數分勝負。無論最終是哪一部獲獎,去年美國影壇的確好戲連場。假如奧斯卡是一場重量級拳王爭霸戰,我相信每一位選手都會害怕《騙海豪情》,因為這部戲很有霸氣,這種霸氣,來自力勁剛猛、傾盡全力炮製的濃烈「戲味」。 踢波要有球味,睇戲要有戲味,有戲味就是影片不會放過每一場戲,誓要令到每場戲都柳暗花明,引人入勝為止。《騙海豪情》的霸氣,不是因為片中有很多激烈火爆動作場面,情況剛好相反,影片場場文戲,對白長講長有,一點也不斯文,角色之間的衝突和演員之間拼發的火花,比起賀歲煙花更密集更熣燦。這是一部要用心看的電影,隨著角色去走,進入他們的世界,進入影片塑造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