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:絕望的青春人生
美國跨媒體作家John Green,近年成功打入青少年小說的市場,成了網絡及小說界紅人,在日益困難的出版界中找到成功的位置。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(The Fault in Our Stars)是第一部改編他小說的電影,說的是絕症愛情。 文/皮亞 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是John Green在 2012年初發表的第六部長篇小說,在當時《紐約時報》的小說榜排第一,很快就被電影公司看中,打鐵趁熱,電影在2013年開拍,在2014年上映。他的際遇,羨煞不少編劇及小說家,多少人每天每年努力筆耕,都只希望覓得知音人,假如知音人包括荷李活的製片,就更加是對兩袖清風的寫作人最好的回報。不是每個製片人時刻都會跑到書店讀小說,順便揀摔,能夠被改編拍成電影的,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小說,不過,被製片看中,肯定與銷量好,讀者多,有話題有關。 John Green不只《生命中的美好缺憾》才暢銷,他能夠成為受歡迎作家,讀者全都是累積回來的。他在2006年推出第一部小說《Looking for Alaska》,贏了美國圖書學會文學獎,獎項頒給每年最佳青少年圖書,這亦奠定了他日後專攻青

《催眠大師》:不要當觀眾係豬
不是說笑,本片零分,沒有星,有的是十個爛。不是要一竹篙打一船人,但內地主流電影侮辱觀眾智慧、踐踏觀眾品味的例子,比比皆是(當然偶爾也有好看的,而非主流的、沒經電檢拍攝的,就更好看)。 文/皮亞 《天機:富春山居圖》成功超越《無極》,膠到無極限;《小時代》是富二代的無病呻吟,《歸來》龜縮了中國文革歷史,現在又來一部《催眠大師》。就算是由台灣導演執導,香港演員莫文蔚主演,也無法掩蓋中國電影自我膨脹的本色──那就是當觀眾咩都唔識。 戲中男主角徐崢的身份,明明是催眠治療師,但就無端端升格變成大學講師兼心理醫生。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專業範疇,心理醫生不會催眠病人,而徐崢最多只可以稱為心理治療師,叫醫師還可以,自稱醫生,就擺明是無牌行醫。這一點小常識,成了影片的大錯誤。更多醫德的問題,不斷出現在這位「黃綠」心理醫生的非專業行為上,例如他以時間太晚為理由,流露厭惡看症的模樣;替病人莫文蔚看症,又任由護士入房打斷正在進行的催眠及心理治療;他又會在治療途中隨便離開辦公室,躲在廁所傾電話;更甚的是,病人告訴醫生見鬼,醫生竟質疑病人說謊,如審犯一樣,迫使病人道出說謊的理

《猿人爭霸戰》:假如你相信達爾文
《猿人爭霸戰:猩凶崛起》(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)是一面的鏡子,不單看見了猿人,還看見了人類自己。猿人首領訂下猿人不殺猿人的誡條,跟大國民族經常掛在嘴邊的什麼人不打什麼人一樣,但如果是怎樣?本性低等的動物,會尊重誡條嗎? 文/皮亞 《猿人爭霸戰》系列電影沒有清楚說明所處的時空與年代,不過看電影時還是可以理解,如果時間不是現在,就是未來,肯定不是過去。但無論時空是現在或是未來,都不可能出現猿人,猿人是屬於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前的生物,情況等同《侏羅紀公園》,如果在今天仍然在森林或動物園看見恐龍走來走去,與人共處,你說是禍是福?《猿人爭霸戰》故事的基調正是由此而起。 但影片又會很快告訴你,猿人不好惹。快得在影片第一個鏡頭已經有眼你睇:第一個鏡頭特寫猿人之首凱撒勇悍的眼神,然後鏡頭拉遠,立即跟隨猿人族群,在森林疾走、攀爬、跳躍,牠們有組織,有隊形,上落靈巧而機動,畫面一直跟著牠們高速奔跑、哮叫,猿人空群而出,是為了獵食,所以嚇得大群山鹿不斷逃命。但隨著一聲巨響,我們目睹了自然界的定律,一頭山鹿被猿人選中,一下重擊便被

《盂蘭神功》:終於真係有鬼
粵劇戲棚多禁忌、多傳說,滿天神佛,花旦小生要畫大花面,神功戲又與盂蘭節扯上關係,所有元素加起來就是上佳的鬼片題材。《盂蘭神功》小製作,不貪功,在一個戲棚拍晒,主要拍氣氛,搞驚嚇,人鬼困獸鬥,把兩段時空兩個事件平行發展,構成因果關係。 文/皮亞 影片取景馬來西亞,窮街陋巷,舊式戲院,實景拍攝,攝影、燈光、美術全部統一有水準,帶出神物的暗黑氣氛,不像《殭屍》一味靠搭景或布幕,用電腦生安白造。故事比較單簿,未算曲折,更加沒有神鬼大鬥法,但拍得很有風格,陰陰冷冷,疏疏離離,劉心悠鬼上身時,直情變成戲棚版《驅魔人》。故事做到合情理,不要小看合情理三個字,不知怎的很多港片總是做不到。 看鬼片,最可怕的是結局話你知世界根本冇鬼,只係發夢,這是中港電影文化融合的魔咒。《盂蘭神功》不搞中港合拍,另找資金,釋放故事,大開鬼門關,雖然不算上佳之作,但張家輝初拍鬼故,有風格有邏輯,最緊要真係有鬼,起碼好睇過完全不通的《魔警》及不少合拍特技大片。香港鬼片,「返來啊」(家鄉口音)! ©版權所有 #孟蘭神功

《愛混在一起》:拉闊愛情的容量
只要男人愛上年紀比自己大的女人,別人就會叫姊弟戀。只要戀愛雙方年紀相差十多二十年或以上,別人又會叫忘年戀,另外還有「煲老藕」、「釣金龜」,說法層出不窮,多帶貶意。愛情片《愛混在一起》(Blended)便把一切戀人模式還原給愛情。 文/皮亞 電影《阮玲玉》描寫中國影壇一代紅星阮玲玉,她自殺之前一夜,說了一句「人言可畏」。是的,她是被別人的嘴巴所殺的,一個弱質女子,無法跟時代的批判鬥爭,所以自尋短見。戀愛是自己的事,豈容外人置喙,父母親人可以給一點意見,最好的朋友也許亦可以關心一下,其他旁人就多說無益。但有時人的嘴巴就是喜歡說三道四,喜歡把約定俗成,當成是金科玉律,過去沒有的,現在就不能擁有。其中特別愛拿男女雙方的年紀大造文章(姊弟戀、忘年戀),年紀差別又引發動機猜疑(釣金龜),甚至聯想到特殊性趣(煲老藕)。或許,看得愛情片太多、太入腦,愛侶雙方一定要是年輕登對的羅密歐與茱麗葉,在現實生活中,邊有咁多羅密歐與茱麗葉。 《愛混在一起》是通俗愛情喜劇,有情人終成眷屬,家庭親人永遠至上,很典型,但就看見了拉闊愛情容量的動機,那就是只要雙方真心視對方為長期伴

《輝耀姬物語》:錢買不到的是什麼?
高畑勳與宮崎駿一同創立吉卜力工作室,製作多部經典之作,但高畑勳導演的動畫,始終不及宮崎駿的廣受愛戴。不過這一部不同,同樣都被視為大師收山之作,《輝耀姬物語》的故事明顯比《風起了》更吸引,更發人深省。 文/皮亞 看荷李活動畫,有時會覺膩,雖然主題意識一般都正面,講公平講愛講自由講夢想,適合一家大細,但有時就太過公式,老是跟著同一套發展方式去走。荷李活動畫的節奏,接近喜劇或動作片,要多要快要密集,怕冷場。這也是美式娛樂的特點,就像長壽電視節目《全美一叮》,參加者在台上只有90秒時間表演,評判又可以隨時把你叮走,參加者要做的,就是以密集的才藝來留住評判的耐性。美國觀眾喜歡看籃球比賽,雙方不斷入球,喜歡有近射有罰球又有三分遠射,偶然更有花式入樽,但就嫌英式足球賽事悶,皮球傳來傳去,踢了90分鐘仍然零比零,沒有分勝負的就不算是比賽。而吉卜力工作室發展出來的動畫,就少以這種節奏操作,而是以接近生活的節奏來發展故事,雖然情緒少了一點亢奮,但感覺就多了一份情味。情味,就像一煲老火湯,要慢煮,才夠入味。 《輝耀姬物語》絕對是一煲火喉十足的老火湯,慢煮而成,是高畑勳